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技术研究人才“1+1+3”培养计划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需要,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经共同研讨并制定本培养计划。通过三到五年学研产联合培养,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科研和企业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行业领军人才。首批选择同昆明理工大学率先开展合作,未来持续在相关高校推广。
技术中坚力量培养计划——工程研发人才“1+1+1”培养计划
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同西华大学在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方向)和能源动力(先进运载动力方向)建立“西华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同时合作开展车辆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引入“企业导师制”,并依托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面向创新中心及宜宾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进行创新人才培养。
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实验工程师“3+1”培养计划
在中国制造2025,宜宾“8+2”产业和“双城”战略背景下,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依托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与宜宾学院结合各自优势,共同研讨制定实验工程师学研产联合培养计划。计划通过四年“3+1”(3年学校理论学习,1年企业实习)学研产联合培养,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又有很强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熟练维护操作实验设备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的实验室工程师,未来可就业方向包括检测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服务宜宾新能源汽车产业。
为满足现代化武器装备升级的需要,提升装备武器的载弹量或机动性能,需要将原有的传统动力产品升级为锂电动力,通常要求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且功率要求高,需要长时间高倍率放电,使用条件严苛,对技术开发能力要求极高。创新中心从客户需求出发,联合中国兵器、中国电科、中航工业等展开充分的设计论证,交付满足需求的产品方案。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不断出现的自燃事件,基于锂电池化学特性,致使新能源车具有自燃率高,自燃后具有灭火难、复燃率高的特点。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重新定义锂电池包PACK级的设计,阻隔电池包热扩散,解决自燃后灭火难、复燃率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