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体系
高安全高比能固态电池研发技术路
高安全及下一代电池材料
高安全电芯设计⽅案
原位固化配方及工艺解决方案
高稳定性功能涂层/添加剂解决方案
高安全电解质⽅案
高安全电极材料解决方案
高能量密度电池设计⽅案
材料体系选型方案
高比能体系工艺解决方案
高活性材料利用率电芯设计方案
固态电池解决方案
高离⼦导率固态电解质供应
高离⼦电导率
良好的机械强度
宽的电化学稳定窗⼝
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高离子导率电解质膜解决方案
产业化固态电极片解决方案
固态电极离子输运通路解决方案
全固态电池装配方案解决措施
高安全电池解决方案
高克容高稳定性HV-NCM正极材料供应
高倍率尖晶石镍锰酸锂样品材料供应
高容量富锂锰样品材料供应
安全包覆层高镍正极材料供应
高硅碳负极材料供应
高硅碳预锂化负极材料供应
高安全电解液供应(提升热失控温度T2)
高安全电解液供应(降低热失控最高温度T3)
智能电池管理技术
智能BMS核心技术
智能BMS方案优势
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估计,提高了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估算精度可靠性,准确性。
本地BMS+云BMS相结合突破了电池安全预警,故障预警的技术瓶颈。
OTA技术,能有效地减轻软件售后成本;使软件参数更好匹配每一台动力电池,做到一车一软件。
智能充电技术&智能热管理技术,能有效的延长电池寿命;降低温控能量,提高续航里程。满足功能安全架构的BMS产品设计,电芯、模组、BMS和Pack均为标准化设计,电池包故障诊断快速定位故障,提高软硬件可靠性,降低软件维护成本。
电池安全解决方案
电池管理技术科研咨询服务
开发内短路损伤测试方法,以等效短路内阻为核心参数,判定内短路损伤程度
研究内短路特征及失效模式
全电池内短路热失控模型正向建模方法,探究内短路热失控边界
基于物理模型的全气候全工况电池内短路自适应检测算法
高精度电池单体及模组的热参数模型
基于 ANSYS Fluent 的电池系统的热管理建模仿真
基于电池系统热失控蔓延机理,开发了四代热失控蔓延仿真模型
基于模型的能流分析精准确定热蔓延主传热路径,设定最优阻断方案进行热流调控
电池测试与建模
电池管理算法开发
电池管理系统设计咨询服务
电池系统安全性评估、电池系统安全解决方案技术咨询
加热速率为现有方案的4-5倍;相对于传统外部加热方式,双向脉冲加热的方式能够实现电池内部更为均匀的温度分布,从而有效地减少因电池内部温度梯度造成的容量衰降问题
加热策略成本低,车载方案只需增加云控芯片,桩端方案与V2G互动双向桩结合即可实现
对电池老化影响小,在电动汽车电池加热领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重卡换电系统
联合合作伙伴提供不同的模块化、多应用场景的重卡充换电解决方案, 包括重卡换电系统总成、换电智能机器人、车载换电底座、动力电池 PACK储充设备及配套的控制信息系统,侧换式、顶吊式以及可兼容的多种形式的全自动换电装备。
目前,基于宁德时代电芯,所研发的换电电池系统总成和成 套换电设备已批量投入市场,与陕汽、福田、北奔、华菱、徐工、三一等多家重卡企业联合推出相关换电重卡产品。
换电站特点
换电站具有占地面积小、实用性强、便捷性高、功能性全的特点
换电全程自动化,精准度高,能源补给时间短
应用案例
院士工作站成果孵化企业(四川智锂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融合换电站
关键技术
换电接口行业标准装置配置
顶吊和侧换兼容的换电机构及系统
车载换电系统集成及轻量化设计
高容量换电连接器
定位锁紧机构的优化设计
通讯协议
电池管理优化策略
高度集成的电池管理芯片BMS
五轴机器人设计
致力于通过标准化的超级底盘,上下分体式开发,重新定义造车,重构汽车研发模式,赋能场景拥有者定义汽车,开启新造车2.0时代。
电池集成底盘平台
既能上下分离解耦开发,又能上下一体共同承载
上下分体式开发,重新定义汽车研发的顶层逻辑、技术形态和供应链,极大降低智能电动汽车的准入门槛、造车周期和成本。
技术创新
全线控底盘-整车性能定义自由
高集成热管理-整车布置自由
可插拔环网EEA-开发自由
CTC电池系统-里程自由
应用优势
智能电动车核心能力高度集成于底盘
超级底盘高度集成智能电动车的核心能力:三电、悬架、制动、转向、智驾系统及热管理系统,是为造车自由而生的软硬一体化操作系统。
通过信息化大数据的手段,促进能源的储存、运输和使用更加智能化,流程更加便捷化,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更少的环境污染,实现能源产业的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