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成果发布会暨宜宾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启动仪式举行
9月1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成果发布暨宜宾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启动仪式在宜宾市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鄂维南,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等专家学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翁啟文、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宁坚、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等部委与省市领导,法国达索、特斯拉、蜂巢能源、容百等企业人士,宜宾市和翠屏区相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市政府副市长、翠屏区委书记兰宏彬主持活动。
市委副书记曾令举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宜宾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和绿色新能源产业风口,积极拓展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产业新赛道,大力培育发展动力电池千亿主导产业。2023年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正朝着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目标阔步前行。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的成立,为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创新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提供了扎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为宜宾建设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发布是动力电池领域关键技术的又一次革新和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发表《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历程、研发进展与前景展望》主旨报告。他介绍了清华大学《新能源动力系统》产学研用团队的历史和研发历程,并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研发进展与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材料体系创新及全固态电池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表示,随着我国液态锂离子电池产业节节攀升,产量接近全球的70%,电池行业面临国内外日益加剧的竞争态势,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的首选方案之一,以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以及温度适应性更宽等特点具有技术颠覆的性能潜力。成为了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的关键制高点。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落地宜宾以来,围绕动力电池和储能,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尤其是下一代电池方面,坚定硫化物固态电池路线,已经形成了多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成果和解决方案。
✦ “高安全 长续航 低成本”全固态电芯
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固态电池备受行业和市场瞩目。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固态电池与新材料中心,聚焦行业公认最具前景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之一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在电解质、粘结剂、正极材料等多方面开展科研与产业化。
院士工作站固态电池与新材料中心主任朱高龙博士在发布中展示了固态电池最新成果。针对硫化物固态电池运行压力高、循环寿命短、产业化装备不成熟等行业痛点,经过3年多的攻关,院士工作站开发出了“四位一体”的低压力运行技术,大大提升了全固态电芯低压力下的循环寿命。应用这一技术,院士工作站研发的硫化物全固态电芯比能量可达到350Wh/kg,700Wh/L,循环寿命达到800周,运行压力低于3MPa,并具有优异的安全性和宽温域运行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同时,欧阳明高工作站正聚集优势资源,打造固态电池新质生产力完整产业生态链,预期在2027年实现硫化物固态电池产品下线,2030年固态电池实现全面放量投产,产值超过1000亿元。
✦ 重卡干线换电运营、矿卡换电运营一站式解决方案
智锂物联作为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在电池大数据安全管理、智能运维以及重卡换电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致力于向重卡换电运营商提供车载换电系统、换电设备、数字化换电运营平台、锂电大数据安全监控与运维平台、电池银行资产管理平台等全场景一站式解决方案,形成了符合多种应用场景的换电产品,并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馈。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首席技术专家、智锂物联创始人、董事长李立国博士在此次分论坛中汇报了智锂物联在重卡干线换电运营、矿卡换电运营解决方案与换电装备的推广情况。截止2024年9月,智锂物联换电装备以全国第二的市占率,8款全谱系产品,以及在17个省份的80+座重卡换电站的广泛部署,彰显了在重卡换电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领先地位;“更轻、更紧凑”的车储一体换电电池系统”在用户试用阶段已有200-300套储备订单,充分证明了市场对其创新成果的高度认可。
✦ “高比容量、长循环、高首效”硅碳负极新产品
四川华宜清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孵化成立,主要聚焦于低成本、高比容量和长寿命锂离子电池硅基材料研发和生产。
华宜清创董事长杨敏在活动中发布了新型硅基负极材料研发成果:比容量高于2000mAh/g,首次库伦效率高于90%的超高比容量硅碳负极材料和比容量高于1500mAh/g,10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高于81%的全固态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
相比传统石墨负极,具有电池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续航里程长、避免锂枝晶产生等优点的硅基负极是固态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中,硅碳负极材料的稳定、低成本生产和供应尤为关键。鉴于此,华宜清创创新性地提出硅碳负极材料的“一步法”制备技术,该技术具有低成本、低能耗和零污染的优势,硅碳材料兼具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和高首效的特点,性能优于国际代表性企业第三代硅碳负极。
目前,千亿级硅碳负极市场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硅碳负极材料在负极材料中的渗透率显著增长。随着年产3000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在南溪经济开发区的开工,拥有成本、性能等多重优势的华宜清创有望未来真正成为硅碳负极材料行业创变者。
青年人才发展基金2024年表彰
20名青年人才获资助奖励
今年5月底,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青年人才发展基金2024年支持计划发布后,经在宜各高校推荐申报、申请人答辩及专家组综合评议、基金管理委员会审定,在宜高校5名青年教师和15名学生脱颖而出,获得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青年人才发展基金资助奖励。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宜宾市委常委、三江新区党工委书记何永宏,四川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强上台为获奖师生颁发了证书。
2022年经欧阳明高院士发起,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青年人才发展基金正式成立,基金选拔并支持宜宾本地的优秀高潜青年人才,依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及孵化企业的产业资源和实践平台、宜宾院校的教研资源和人才培养经验,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将企业与院校的优势相结合,共同培养并输送具备科研能力和产业创新精神的“双师双能型”青年教师及“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为推动宜宾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连续两年开展选拔,先后有10名青年教师和30名学生获得资助。其中,首批入选的15名学生,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21篇被SCI收录,产生多项专利,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获奖14项,多名学生被评为校级、省级优秀毕业生,有8名进入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中国新能源AI联盟成立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鄂维南,宜宾市委副书记曾令举,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助理吴丹,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剑锋,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林锋先生,宜宾智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政宇,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 CEO孙伟杰的共同见证下,由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AISI)、宜宾智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中国新能源AI联盟”正式宣布成立。
褚政宇在推介中表示,中国新能源AI联盟核心定位是做好新能源和AI的桥梁,建立一个生态联盟,突破高质量数据集瓶颈,通过打造“技术协作+产业协同+标准制定”三大平台,发挥AI强大赋能,在新能源领域创造巨大价值。据估计,AI可以缩短50%新电池研发周期,把产线缺陷率从ppm降低到ppb,提升20%以上的储能电池运营收益。
联盟今年将围绕电池数据集的构建、电池大模型评测榜单、干湿闭环智慧实验室、城市级AI虚拟电厂等重点目标开展工作,也将邀请更多新能源企业加入,共同加速AI在新能源中的全面应用。
四川省首个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正式启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翁啟文,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宁坚,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共同见证四川省首个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正式启动。
宜宾市翠屏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李刚介绍,宜宾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坚持“高点起步”,着力“多技术路线布局”,同步布局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固态电池,全产业链发力拓展电芯、电解质、新型正负极材料、新型结构件等细分领域,为固态电池产业科研机构、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由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生态企业赛科基金投资建设的固态电池电芯项目就落地在该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9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4GWh高安全电池生产线、30MWh全固态电池小试线。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8亿元。
围绕固态电池电芯,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将在宜宾打造下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产业集群,包括硅碳负极材料、硫化锂材料、固态电解质、专用粘结剂、正极材料、固态电池智能制造装备等,计划5年内实现总产值超1000亿元。
活动上,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与邢台纳科诺尔精轧、深圳吉阳智能、惠州冠业新材料、香河昆仑新能源、成都威特签约;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与广州凌顶、惠州金旺达、上海通敏、智锂物联等签约,以产业园的启动为契机,各方将共同携手推动全球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 2025-04-18
- 2025-01-06
- 2024-12-12
- 2024-10-17
- 2024-10-14
- 2024-10-14